很久沒寫讀書心得了,主要是因為工作太忙,又常常坐飛機與隔離,非常大程度地打亂以往的工作節奏與效率。能花在部落格的時間,比以前少了很多。
這次大是文化提供了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的公關書給 Joseph,猶豫再三,還是答應下來,因為用ETF是很好的投資方式,所以Joseph再忙也要想辦法擠出時間來寫讀書心得,推薦給大家。
首先聲明一下。在讀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這本書之前,Joseph 其實不知道 PG 財經筆記,也沒看過作者蔡志誠的任何文章。Joseph 自己也用 ETF 來進行資產配置,這主題還算熟悉,Joseph 大概一個小時就翻完這本書了,因為書中有許多開設券商的部分,這 Joseph 可以完全跳過。不過由於要寫讀書心得,幾個地方又重複看了幾次,挑出亮點來給大家。
亮點一:邏輯與編排清楚
出版書籍是把作者的觀念、作法與能力教給讀者,所以作者的表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雖然這道理大家都懂,但市面上不少財經書籍,在邏輯上、表述上比較弱,所以會讓讀者覺得艱澀難懂,或是有些部分需要多看幾次,才能明白。
而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這本書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,作者論述清晰是非常難得且少見的。就拿我在學術圈審核文章的標準來看,這篇的清晰度都算是很高的。我欣賞作者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概念,用了不少圖表、比喻、條列式的方式,讓讀者更加清楚。
Joseph 非常驚豔的是大量比喻的使用,這在金融投資方面的書籍是相當罕見的。比喻是一種高效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,不過這種說明方式通常需要經過刻意練習。Joseph 在上大學生與研究生的時候,也會教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觀點,但非常難把這種方式內化。在這本書用了大量的比喻,真的是比較少見但非常好的說明方式。
另外,Joseph 也要誇一下出版社的編輯。我寫過幾本書籍,跟不同的出版社合作過。這本書的編排上真的是非常清楚,在各種圖式、說明、重點標式,都讓讀者覺得「剛剛好」,就應該這麼編排。我想作者與編輯肯定花了大量的時間溝通,才能把各個細節作得這麼好。
看過我寫的幾篇讀書心得,你就會知道 Joseph 很少這麼讚揚書中的邏輯與編排的,這應該是第一次。
亮點二:從讀者常見的問題出發
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這本書的觀點非常清楚,能夠從讀者常見的問題出發,將答案用最簡單而清晰的方式列出來。
像第一章是介紹 ETF,為了怕讀者把 ETF 與其它的投資工具搞混,書中作了很多圖表來說明。
第一章介紹完 ETF,第二章就直接告訴讀者:ETF 主要分三大類,讓讀者可以提綱挈領地抓住 ETF 投資的重要核心:資產配置。
光前兩章,其實就回答了很多讀者會有的問題:
- 薪水為什麼漲得慢?
- ETF 是什麼?與其它投資工具有什麼區別?
- 為什麼要用ETF?
- 為什麼不炒短線?
- 為什麼投資台灣大型股(0050)比中型股(0051)好?
- 為什麼推薦 VT 來投資全世界?
- 投資美股市場的四款ETF,差別在哪?
這些問題,作者都幫你想好了,在你提出這些問題之前,這本書就把問題拋出來,還把答案一併給你。這本書讀起來的感覺就是「順」,不燒腦,寫得非常清楚。
亮點三:關於資產配置的說明
2020年是考驗投資者的資產配置,如果在大跌的時候沒做好資產配置,你可能會連續好幾天睡不著覺,看著自己的投資帳戶心裡發愁。
在書中關於資產配置有不少的論述,其中有一點我覺得說得非常好:資產配置才是影響投資報酬的關鍵。
作者用了數據說明,資產配置決定了91.5% 的投資報酬率,而擇時進出只貢獻了1.8%。
這點其實解決了很多想要用資產配置投資者的疑問:我要單筆買,還是分開買?
說完了這麼多的亮點,Joseph 也提出一些小建議。給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這本書提供建議是不容易的一件事,因為內容非常完整。
小建議一:債券部分的比較
在債券ETF的部分,我覺得應該可以作一個表格,進一步說明不同債券之間的風險與報酬,讓讀者更容易知道該如何選擇。
特别是在美國短、中、長期債券的選擇上面,如果能多說一點會更加清楚。特別是作者的觀點是:「就資產配置的角度評估,我建議你利用短期公債 ETF 或是中 期公債 ETF 作為防守部位就好,因為長期公債 ETF 波動稍大,即使殖利率較高,但穩定的功能並不如短期、中期公債 ETF 的效果來得好。」Joseph 想說的是:作者的觀點沒錯,短期公債 ETF 可以大幅降低資產波動,但作者卻沒說明:TLT 雖然波動大,但長期來說,TLT 的報酬會比 IEI 來得高。這點我覺得作者應該要再多說一點,可以提供自己的意見,但把決定權交給讀者,會更加客觀一點。
小建議二:不同資產配置的風險與報酬率
這點與上一點是相關的。作者在第五章的時候,重點說明了投資債券會讓損失減少,並且模擬各類資產配置的最大跌幅,這點我覺得非常有幫助。
但只講風險而不提報酬率,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。雖然作者後來針對不同比例的資產配置給了建議,像是 80%股 20% 債適合剛出社會的年輕人,而40%股 60% 債適合即將退休的投資人,但這部分的論述不夠完整,只提供了方案而已。要說明為什麼這樣建議,大概會有什麼預期結果,會讓讀者更加清楚這背後的邏輯。
這部分其實作者在第180頁底下說了長期投資美股純股票的年化報酬在9.49%,加入債券會如何影響報酬率,但這部分需要一個風險與報酬的表格,讓讀者知道什麼要的期待是合理的。
小建議三:投資SOP的部分
關於投資SOP的部分,我非常欣賞作者列出來的這個檢查清單。但在「投資目標」這個部分,並沒有說明清楚,像「希望累積退休金」但沒給一定的金額、殖利率、報酬率的話,其實比較難定特定的目標。
其實作者應該可以簡單說一下:要存多少錢才夠退休這件事情。依照美國的數據來說,100萬美金是比較常聽到給一般人的建議,一年提領4%,也就是4萬美金,對於一個人來說,沒有任何貸款且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,應該是足夠。另外一種說法是薪資的12倍,那年薪在8萬美金,乘12倍也差不多是 100萬美金。
當然,這只是一個建議,是以工作階層、在 65 歲退休,活到大約90歲的估算。薪資、日常支持、醫療費用以及壽命,都會影響這個推算。
雖然這本書並不是關於每個人的投資與退休規畫,但加上這部分的訊息,會讓投資 SOP 更完整,設定更具體的目標。
小建議四:關於投資方式
在投資SOP裡面,提到了單筆和定期定額。這部分其實有一個讀者常問的問題:「我定期定額的時候,是依照我一開始設定的資產配置比例,像是80%股20%債這樣買進,還是每次買進的時候,都要進行再平衡,調整回80%股和20%債呢?」
這部分作者提到了,但沒提供建議,Joseph 覺得有點可惜,因為 Joseph 也很想知道作者的建議。如果在第197頁這邊多做點說明,會更有幫助。
小建議五:關於提領的部分
在第193頁,作者提到了提領金額可以設定在4%左右,這部分如果不知道4% rule 的讀者,可能看不明白為什麼這個金額是合理的。
小建議六:REITs 部分
書中一開始的時候,說明了三大類型的ETF:股市、債券與房地產ETF REIT。
從書的完整度來說,介紹這三種類別是非常好的,讓讀者知道不同的風險資產。但其實這部分在後面的資產配置的部分,都用不到。所以REITs 的部分,就覺得有點留之無用,棄之可惜的。
最後,還有兩點自己的想法。
第一,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既然是 ETF 投資的書籍,其實不要過份強調超過10%以上的年化報酬率。長期來說,80% VT 與 20% BND 的年化報酬在 9%左右,像在第218頁這種以年報酬率20%以上作為標題,雖然是一種好的宣傳,但其實會給讀者不實際的期待。如果要保留這部分,那就應該重點說說:長期回測 9% 的報酬率,作者如何在這種資產配置下,得到高出一倍以上的報酬率。
第二,資產配置的比例,如果工作穩定的話,應該要隨著年齡進行調整。那這部分其實可以使用生命周期基金,那就只要把錢一直存進去就好了。這部分綠角對生命周期基金有比較詳細的說明,簡單地說是隨著年齡自動調整資產配置。另外一種選擇是Vanguard 的Life Strategy Fund,這部分也可以看綠角的說明。裡面直接有固定的資產配置,只要持續投入就可以了。然而,這兩種投資工具,主要是針對美國的投資者比較容易,這部分可以作為附錄補充說明,希望以後會有給非美國投資者的簡單選擇。
總結
《我畢業五年,用ETF賺到400萬》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好書,用非常精鍊的語言,在這麼短的篇章之內,非常有系統地介紹如何運用 ETF 進行投資,深入淺出的講解,非常令人印象深刻。這本書短短時間之內已經 20 刷了,從銷量來看,就知道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。有興趣投資美股的,這本是非常好的入門書籍。
Disclaimer 聲明
本書是大是文化提供的公關書,並非Joseph自己購買的。
[…] 用ETF 投資;2) 利用股息成長股投資;3) 動能股投資;4)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