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價估算方式索引

不論是進行價值投資或是成長投資,不論是投資台股、美股、日股,只要想投資股票,你總得決定你要付出多少價格。對於Joseph而言,這是投資非常重要的步驟,因為正如巴菲特所說:「價格是你付出的,而價值是你所得到的。」

言歸正傳,那究竟該如何評估公司的合理價呢?評估合理價的方式,其實有三大類型:

1. 以資產 (asset) 來評價

2. 以公司賺錢能力來評價

3. 以上述兩種來綜合評價

 

以資產來評價

Net cash

以Net cash 來評價,最主要就是看公司有多少錢。評估的方式就是看公司的現金與短期投資,並扣掉所有的負債。這是一種非常保守的評價方式,因為除了現金與短期投資以外的資產全部排除在外。

Net current asset value

這種評價方式是葛拉漢在證券分析 (Security analysis) 中所提出來的。依據書中定義:

NCAV = current assets – [total liabilities + preferred stock]

將得到的值再除以股票數量,就可以得到每股的合理價格。

如果你懶得利用這公式篩選美股的話,有人已經作好了篩選器

更多詳情請見:葛拉漢的NCAV淨流動資產價值投資

Net-net working capital

如果你注意的話,GuruFocus在NCAV的公式則是用以下的:

Net Current Asset Value (NCAV) = Cash and Short-Term Investments + (0.75 * Accounts Receivable) + (0.5 * Inventory) – Total Liabilities

雖然葛拉漢也把這種叫NCAV,但為了與上一種區分,這種方式一般叫作Net-net working capital。這種方式比上一種NCAV來得更保守,因為應收帳款與倉儲都採用折價計算。

懶得追蹤的話,篩選器在這裡:NNWC Stock Screen by Old School Valuation

以賺錢能力來評價

彼得.林區合理價

彼得.林區的合理價則是看公司的成長性,其實也就是賺錢能力。簡單來說,一間公司合理的P/E值,等於公司近5年EPS的年成長平均。

如果公司近5年的EPS平均成長是10%的話,那P/E在10左右,就是合理價。tivo168 定義了林區的便宜價,認為如果P/E在成長值的一半,是公司處於便宜價的時候;反之,如果公司的P/E是成長值的兩倍,那公司的股價應該是貴了。

如果有興趣,可至博客來購買彼得‧林區的選股戰略

 

歷史P/E平均值

看過去5年甚至10年的歷史P/E平均值,再預測下一年度的EPS,也不失為一種簡單評價股價的方式。但這種方式不太適合過去幾年EPS起伏很大的公司

股息折現模式

如果公司固定配發股息,可以參考用股息折現模式來評估股價。簡單地說,原理就是:1) 預測接下來幾年的EPS成長;2) 預測股息發配的比例,藉此估算每年領多少股息;3) 計算未來股息折價後的價值;4) 在N年後賣出時,估算賣出價 (不少人用N年時的EPS*12倍當賣出價),並折價回目前價值。

詳細說明可見本站前文:股息折現模式股息折現模式(二)股息折現模式(三)股息折現模式(四) 裡面的三階段股息成長模式,並參考可口可樂(KO)股票分析

這篇說明用Google Sheet 來打造二階段股息成長模式,為說明 Joseph 為什麼覺得 TROW 便宜

現金折現模式

股 息折現模式分析的重點在於「股息」,而現金折現模式則是預估公司會產生多少現金,然後折價回去算當前價值。由於公司成長的速度不同,不論是用股息折現模式 或是現金折現模式,都還有分:1) 固定成長方式;2) 二階段; 3) 三階段,每階段用不同的成長數字,則能更準確估算公司的當前價值。

這部分說來話長,有空再寫文補完,先挖個坑。

以資產與賺錢能力來評價

這部分也是說來話長,先挖個坑待補。

對選擇權有興趣?
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