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5年的部落格回顧中,各位讀者都看到了:2015年最熱門的文章,就是蕭大的選股器。對蕭大選股器有興趣的,可看前文。
既然這篇這麼熱門,Joseph就想:利用蕭大選股器,這七個月來的績效如何呢?
很快地複習一下蕭大的選股條件:
有社員問小弟, 我個人選股的標準流程為何
雖然以前有寫過, 但怕大家日子久了找不到所以再列一次給大家備份唷!
(1) 先篩選出符合 初步條件 的企業~
初步條件定義為:
a. 過去 N 年 平均 年盈餘 增長率> 10%
b. 過去 N 年, 年盈餘 不能有超過一次的衰退
C. 台股 N=5, 美股 N=10(2) 然後就將財報全部都看一遍,
如果覺得不錯可理解, 又有護城河, 就列入投資標的
等到 ” ( 現金殖利率 + 平均年成長率/2 ) > 10% ” 之時,
開始分批買進 ^ ^
Joseph之前的文章,就依照蕭大定的規則找出了不少股票。在這些股票當中,出現紅字的都不選,只選全部是沒有紅字的。
首先,來看看大盤績效。2015/6/8的收盤價是2079.28,2016/1/8的收盤價是1922.03,大盤跌了7.56%。
輸入電子郵件可以訂閱電子報,並解鎖內容喔!
投資的方式是:在選股器作好當天,符合條件的公司 (沒紅字的),每家買100股。這種方式是好評估,但是容易受到高股價的股票影響;另外,由於策略限制,也沒有辦法評估逐漸加碼的部分,所以大家在評估成效時,要把這部分例入考慮。
評估的方式是用Google Finance作的,將股票的交易價格加上去,然後看1/8的收盤價。
廢話不多說了,直接上圖 (點圖可以看大圖)。
如果依照每家公司都買100股,那總共投入金額是$326,114.00,7個月之後的市場淨值是$286,937.50,總共虧損了$39,176.50,績效為-12.01%。
如果有興趣,可以下載這個csv檔案回去研究。
你可能會想:如果每家買100股,可能會受到高股價影響,那如果每家公司都投入同樣的金額呢?結果是否會改變?
在csv檔案有每家公司的績效,Joseph把這些公司的績效加起來取平均值,平均績效為-16.97%,其實更差。
從這部分,我們得到什麼結論?
- 當大盤跌的時候,你再怎麼樣選股,跌的可能性還是挺高的。對選股沒把握,那就定期定額投入指數型基金。
- 蕭大選股器輸給大盤,這是否代表這種選股方式沒有用?其實不然!Joseph還是非常喜歡蕭大的選股方式,簡單明瞭,我這分析作不到的地方就是蕭大說的重點:分批買進。我們永遠不知道市場高點在哪、低點在哪,我相信短期之內,這種選股法雖然跑輸大盤,但加上分批買進並長期看來,這種方式還是有打敗大盤的可能。
看了這個績效分析,你的想法是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