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提到了用ETF來進行被動式的美股投資。雖然說是美股投資,但是要投資全世界也是沒問題的。
如果還不熟悉,請參考下面的美股ETF投資系列。
[thrive_text_block color=”blue” headline=”美股ETF投資系列”]
[/thrive_text_block]
資產配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。不僅每個人因為風險承受能力、投資目標、退休年齡等不同而有所區別,資產配置還會隨著年齡而改變。
按年齡調整的原則
為什麼按年齡調整?主要是因為年紀愈大,風險承受的能力愈低。所以隨著年齡增加,要將股市的比例逐漸下降。
100-年齡
按年齡調整的,大家最常提到的是100-年齡的計算方式。意思是:100 減去年齡,這是你在股市投資的比例。以40歲為例,100-40 = 60,所以60%應該放在股市,40%放在債券或其它風險指數較低的資產。
在台灣,怪老子寫的是90-年齡,Joseph是認為過於保守,原因下同。
100-年齡是個已經運用多年的原則,一則因為好記,二則是因為發明的年代,符合美國人的投資目標。
問題就來了:以前的美債投資報酬率與現在差異非常大,在2018年的10年美債,yield是2.916% (見CNBC),而2008年是4%上下,而1980年代,10年美國政府公債的yield更在10%以上!所以投資人不用冒風險去追求成長,公債的報酬率已非常可觀!
除了債券市場的差異,平均年齡的逐漸增加,但退休年齡沒有改變。這樣造成你所準備的金額要增加,才能負擔更多年的生活費用。
110-年齡的理由
如何調整?當然就是提高股市的比例。有的人認為把原本的100,改成110,甚至120,這看個人承受能力了。原本40歲,60%投資在股市,以110來算的話,變成70;以120來算的話,變成80%。
當然,這樣的算法,缺點就是如果年齡過小,你會得出投資比例>100%的原則。這種時候就全部股市即可。
結語
不論是100-年齡,或是110-年齡,都應該只是你資產配置的起點,而不是終點。
投資人應該視自身因素,有系統的調整自己資產配置的比例,以期退休時,有足夠的錢支付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