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書評: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裡,提到了Joel Greenblatt大作 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(中譯本: 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) 裡面著名的magic formula。
你可能會好奇:從學術界的觀點來說,這些magic formula 可信嗎?禁得起驗證嗎?所得到的結果一樣嗎?
在How “Magic” is the Magic Formula?一文,Dr. Wesley Gray 檢驗了magic formula 與學術界版本的magic formula: profit and value (詳見:http://blog.empiricalfinancellc.com/2011/02/the-other-side-of-value/),發現profit and value 的獲利程度與magic formula相當,甚至稍有勝出。此外,在表現比較差的幾年,profit and value 跌得都比magic formula少。從1965到2010的數據顯示,profit and value 的年複合成長率 (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) 達12.58%,magic formula的報酬率則是12.46%,而同時期的S&P500則只有9.44%。
然而,這報告顯示的結果與magic formula 所呈現出來的結果,差距非常大。再複習一次,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呈現的結果可是40%啊!
接著,在More Magic Formula Analysis,Dr. Wesley Gray 進一步檢驗為什麼不能達到與magic formula相近的結果。
一開始Dr. Gray他們的分析只看市值在前20%的公司,之後把市值的範圍擴大到80%的公司,結果數字果然進步了一些,但還是相去甚遠。
profit value 的報酬率增長到16.20%,他們計算的magic formula則為15.59%。雖然進步了,但還是與近31%相差很多。
有趣的事情還沒結束呢!magic formula有一個自己的投資網站,上面公佈他們的投資成果:http://www.formulainvesting.com/actualperformance_MFT.htm
Dr. Gray 跑了2009與2010年的回測,再次測試一下是否公司市值的大小影響整體報酬率。
他們發現如果只看前20%的公司,2009年的報酬率遠不如formulainvesting上的成果;但2010年的結果非常相近,甚至還稍微高一點。
如果把市值的限制擴大,看前80%的公司,報酬率便非常相近,甚至超過。2009年的報酬率是39.80%,2010則是44.01%。
可見較低市值的公司會影響整體的報酬率。
市值真的重要嗎?Dr. Gray 的文章Magic Formula and Small Caps–The Missing Link?再進一步看市值的影響。
Dr.Gray 所作的測試是將市值控制在50 millions的公司,並看其投資報酬率與magic formula一書的比較。
結果是:把市值的限制調整到50 millions,報酬率上昇到20%左右,雖然距離書中的30.75%還有點距離,但已經比之前的12%進步不少了。
仔細看一下每年的比較,發現:在市場大漲或小幅波動的時候,Dr. Gray 所得到的結果與magic formula的結果相去不遠。
然而,到了市場跌的時候,magic formula的報酬率就遠高於Dr. Gray的版本了。
目前似乎還沒有人能完整重現magic formula的報酬率是如何產生的。
不過這種投資方式,是有可能會打敗市場的,但前提是你要遵守紀律,選定20-30間公司並分次投資。
少了任何一步,都可能會讓你的投資報酬率降低並提高你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