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一年,雖然Joseph在2016年有著40%左右的投資報酬率,但你如果仔細看下圖,會發現這條路並不是非常平坦,Joseph在下面,總結一下這一年的成長與要改進的地方。
More...

成長的部分
成長的部分,主要分下面幾大方面:1) 各種選擇權策略的運用;2) 交易計畫的制定;3) 將選擇權與投資哲學結合。
各種選擇權策略的運用
成長的部分,是對選擇權的運用更加熟悉,而且主要策略,基本上都用了很多次。
從交易次數上來看,光2016年下半年,交易的契約數就有數百,所以Joseph相信2016年,密集的實戰並運用所學,是非常有幫助的。
思考自己的交易計畫
在2015年1月,Joseph就分享過自己怎麼作covered call的,這其實就是一個交易計畫。但從2016年的經驗來看,當時的交易計畫,還有一些不成熟的部分,要進一步修改。像是進場時機,並沒有在交易計畫裡定出多次入場時機,而只是靠單一次的買進並賣covered call,這就是可以改進的地方。
另外,在執行自己的交易計畫時,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挑戰。當市場與我預期走向不一致的時候,心裡中的煎熬、懷疑與各種負面情緒,常常會讓自己想放棄交易計畫,或是沒照自己的交易計畫來執行。熬過了一年,心裡素質也明顯強大了不少。
將選擇權與投資哲學結合
2016年在美股交易中,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:不管是用什麼交易工具,你都要有一套自己的投資哲學,而選擇權只是我用來達成目的的一個工具而已。
先前的文章,Joseph分享了幾個著名的投資哲學,這可以幫大家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之後如果行有餘力,可以再配合選擇權來達成。
Joseph自己認為:「不論是價值投資、成長股投資、動能投資、股息成長投資,都應該可以透過選擇權的方式,更快達到自己的投資目的。」當然,用選擇權其實比較像是交易,而不是投資,在這部分還,適時學習一下名人如何交易的,會很有幫助。
待改進的部分
待改進的部分,我也列出三點:1) 資產配置 (或是說部位的控制);2) 交易紀錄;3) 停損與調整部分。
資產配置
資產配置是Joseph這一年最不滿意的部分。從投資績效來看,你會發現2月的時候,跌到負的;7月的時候,從之前52%的績效打回原型。2月的投資績效,主要歸因為還在制定自己的交易計畫,所以有時候會反應不過來,因為自己還沒把各方面想得周全。
7月的就是完全歸咎於自己的資產置置了。這次的事件主要因為英國脫歐之後,股市大跌;但Joseph其實是看空的,結果出來之後,你看到投資績效飆高,就是因為我是看空的。
在當時把獲利的部分全部了結之後,Joseph自己作了2件傻事:1) 將原本的部位roll down,但過於偏空;2) 除了roll down以外,又加碼了不同到期時間的部位,而且放大部位。
Joseph作的butterfly,如果要調整,愈靠近到期日,需要的資金會愈大。我本來交易一個契約,roll down之後其實我還能處理。但加碼了不同到期日的2個契約,變成同時交易3個契約,當脫歐之後的反彈,Joseph的小帳戶,變得沒有足夠的資金,完整的執行交易計畫,再加上我的butterfly本來就是看空的,遇到先大漲之後持續的緩漲,剛好點中這個交易策略的死穴,於是Joseph又重頭開始了。
交易紀錄部分
Joseph其實一直想要多分享自己操作,但我自己的交易紀錄都一團亂,更別說與大家分享了。在2016年8月之後,我試著降低自己的交易頻率,並配合軟體紀錄自己的交易紀錄,情況稍微改善,但離我想像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。
2017年,我希望能將自己的交易紀錄更完整的呈現出來,這是給我的反思,也是給大家學習的方向。
停損與調整部位
停損與部位調整,是Joseph還在練習的部分。這其實廣義來說,也算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。
選擇權的價格變動很大,要設定停算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在2017年,Joseph打算好好再讀一次海龜交易的資料,試試能不能結合目前的交易方式。
調整部位的部分,目前Joseph常用的交易策略,都有一些調整的辦法,但未來還需要將如何調整、何時調整再更加細緻化,而且也避免過度交易。
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堆,希望對大家有所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