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價值投資與成長投資方面,Peter Lynch 彼得‧林區無疑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。如果不知道林區是何許人也,那這是一些他的紀錄:
財星雜誌(Fortune Magazine)稱林區為投資界的超級巨星,也被美國基金評等公司評為全球最佳選股者。從1977年5月31日到1990年5月31日,在林區的管理下,富達集團麥哲倫基金 (Fidelity Magellan Fund),創下高達28倍的投資報酬率。1977年投資人若投資1萬美元在麥哲倫基金,到1990年可得到28萬元,麥哲倫基金的規模也從他接手管理時的0.2億美元,遽增到140億美元,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型基金。
知道了彼得‧林區的事蹟之後,相信大家都對他的投資投學非常有興趣。今周刊806期 (2008年0813出的) 也有一期關於彼得‧林區的,不過說的不大深入,大部分都可以從彼得林區的《征服股海》(中文版已絕版,英文版請見Amazon: Beating the street, Kindle版可立即下載) 中出來的,Joseph 這篇讀書心得是基於英文版的書籍。
征服股海除了故事挺有意思以外,最重要的部分不外乎是彼得‧林區整理出來的25條投資的金科玉律 (見21章)。我沒辦法把25條列出來,只能把一些我認為重要的地方整理整理,並加上自己的解讀。
投資股票
林區花了不少篇幅說明投資股票是比投資其它方式更好,是散戶可以打敗大盤的憑藉。然而,別忘了要投資你作過研究的公司,而不是買不了解的上市公司。林區有句話說得很好:投資股票不下功夫研究,跟玩牌不看牌是一樣的。
標的選擇
在選擇標的方面,千萬不要選擇太複雜的公司。就像林區的金科玉律第三條說的:任何用蠟筆畫不出來的鬼玩意,就不要去投資。
另外,在選擇標的上,別因為股票低價就買。低價其實不等於股票的價值被低估。股票已下跌的股票,如果基本面不好,那股票說不定還會跌得更低。股票比以前低,不是買股的理由;股票比以前高,也不是賣股的理由。
許多人喜歡用殖利率選股,這不失為一種好方式。然而,林區認為,股息高低並不是公司股票會不會漲的因素。殖利率高的股票,必須基本面好,再加上過去10年、20年股息不斷增加,而且你買在低點,這樣你才會有豐厚利潤。
林區也不是個買了股票就永遠不賣的。當你找到比手中股票更有上漲潛力的,那就立即換股。不過也別忘了林區定理的第11條:最值得買的股票,或許就是已擁有的那一支。可別為了分散風險而隨便加入你還沒分析完的股票。
許多人喜歡依照分析師的看法來買進、賣出,林區卻認為:如果當分析師都覺得厭煩,就可以開始買進。這一點Joseph深有體會。雖然我買的公司大部分是以大公司、成長穩健為主,但給我帶來超額報酬的,往往是一些中型企業的股票,而且市場上沒什麼新聞與分析資料的。看著這些公司的財報、獲利預期,來估算合理價,給我帶來不少獲利。
林區對投資公用事業 (utilities) 也提出了非常精譬的看法:操作艱困公用事業很簡單,宣布不發股利,股價大跌後逢低承接,等恢復發放時,就等著數鈔票就是了。Joseph補充:看看前幾年美股降息降到底的時候,到現在公用事業股的表現,大家就知道這條有多重要了。
檢視
買股票最怕也最容易犯的錯之一就是沒有定期追蹤股票的表現。投資人在年底要對手中股票重新思考一番,對已持有的股票再次檢視,看看這家公司明年表現是否會比今年好;要是沒有利多,你為何續抱這支股票呢?在檢視股票的時候,特別注意要注意盈餘。首先要注意:和盈餘水準相比,股價是否太高?接著要看的是:有何新發展能刺激盈餘成長?此外,也要持續追蹤公司如何運用盈餘。公司盈餘如果用來回購,也是支撐股價的重要因素。
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,可以在Amazon上購買 Beating the street, Kindle版購買之後可立即下載。英文也相當淺顯易懂。
想請問要如何尋找尚未被華爾街發現的潛力股票呢?林區說常逛街就可以找到,若人在台灣有哪些管道可以挖掘?
找潛力股票不容易,主要是看你要用什麼方式找。從篩選器開始,其實是個不錯的方法,至少可以省不少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