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股股息成長投資術》是追日Gucci兄2017年底的著作。Gucci兄的追日美股部落格,相信許多讀者都非常熟悉,也是Joseph常拜訪的網站。
股息成長投資,其實只佔Joseph資產配置的一小部分而已。並不是Joseph不想,而是Joseph目前是利用選擇權產生現金流,然後將現金流慢慢地加到股息成長投資裡面。這部分可見老婆的挑戰。
雖然 Joseph 對美股股息成長投資術 (dividend growth investment; 簡稱DGI)比較熟悉,但這本書讀起來,Gucci嚴密的論證,並用資料在各個環節提供佐證,這是對新手非常合適的美股存股入門書籍。
依照慣例,Joseph列出一些比較重要的讀書心得,與大家分享。
讀書心得一:投資自己
Joseph 非常認同Gucci在序言所說的:專注本業,提高收入才是資產累績的關鍵。
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:「本小利大利不大 本大利小利不小」。
如果你的資產不到三萬美金,那建議你專注本業,提高收入。要投資的話,用定期定額ETF資產配置,可以打敗大部分的操盤手。
你的目標,如果是一年有三千美金的收入,那一萬美金你的辛苦半天,才能獲得30%,這比巴菲特還高的報酬率。
但你累績到三萬美金,那三千美金是10%的報酬率。雖然也不易達成,但遠比30%來得現實。如果為了短暫的報酬,而讓你不能專注本業,獲取升遷的機會,那Joseph覺得是本末倒置了。
投資,是幫你達成夢想的工具,而不是你的終點。
讀書心得二:DGI的質化研究
對於DGI來說,雖然可以用數字淘汰掉許多公司,但如果沒有進行深入的質化研究,長時間持有某間公司的股票,會是一間很難的事情,特別是在股票一直向下滑的情況。
Gucci在書中列出了幾大護城河:
- 無形資產
- 高轉換成本
- 網路效應
- 成本優勢
在這方面,是Joseph比較弱的一環,一方面是沒時間作深入的研究,一方面沒有比較好的框架來幫我作質化研究。Gucci這四方面的解釋非常清楚,而且後面還輔以CVS為例,對於理解企業護城河,非常有幫助。
讀書心得三:資產配置
說實在的,Joseph在DGI走的路還不遠,還沒進行資產配置,只是看到好的股息成長公司,會下手買而已。
這部分主要也不理解DGI要如何進行資產配置。Gucci從產業比、再平衡的方式,來降低風險,這部分Joseph還要花時間檢視一下自己手上的持股,再思考如何進行。
建議一:關於主動、被動投資之爭
在第一篇的部分,Gucci兄從自身的投資經驗說起,談到如何建立正確心態,這部分對想要加入美股股息成長投資術的讀者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。
第一篇提供了豐富的論證,Joseph覺得論理上沒有問題,只是在篇章安排上,稍微有點不順。
在序的地方,提了主動、被動投資之爭。1-1到1-4回頭講DGI,但1-5又繞回主動、被動之爭。感覺一直繞不出這個圈圈。之後,在2-2又提到了被動型的投資。
如果要論理,我會覺得把主動、被動之爭放在一開始說,然後展開來說DGI的好處。另外,為求客觀,能說說DGI潛在的缺點,或許會更好。
建議二:提供流程
Joseph這本書看了幾次。第一次是以對DGI有點了解的角度來看,第二次則是以DGI新手的角度來看。
如果對DGI有一定了解,這本書大量的例子與分析,你會大呼過癮。
但第二次在讀這本書的時候,Joseph覺得如果能加上具體的流程比較好。書中的流程其實是有的,但Gucci兄並沒有特別提點出來。
Joseph的理解是:
- 閱讀年報 (從必需消費開始)
- 質化分析:看產業護城河
- 量化分析 :檢視三大報表
- 分散投資
- 買進策略
- 股息再投資
- 賣出時機
這流程是以章節來呈現,如果把這個部分畫成流程圖,或是心智圖,讀者會更容易掌握這個流程,避免見樹不見林。
建議三:提供由上到下的方式
「Joseph,美股這麼多,我從哪下手?」這是許多讀者問Joseph的問題,這或許與Gucci兄的投資流程不同,但我覺得大部分投資者,想要專注本業,從閱讀年報開始找公司,似乎不切實際。
另外,從閱讀財報找,讀者怎麼確定:找的公司是股息成長公司呢?
比較理想的作法,是從上到下的方式,具體的辦法有二。
第一,既然後面3-4講了S&P500股息貴族與Dave Fish的CCC list,為什麼不教讀者,從這裡面來找呢?
第二,如果不從這兩個名單來找,那也可以從類似Finviz的篩選器下手,之後再慢慢縮小範圍,才不會讀了許多財報,發現全部分是股息成長股。
另外,Gucci兄自己作的股息連續成長篩選器放在5-9 實在太後面了,拿到前面講會更適合。
建議四:調整順序,精簡內容
其實,Joseph非常喜歡這個厚度的書,內容充實,正如闕又上老師在序中說的:「這些資料整理、分析和心得的呈現,最少在500個小時以上,讓讀者平均花不到1塊錢就能享受作者1小時的心血結晶,這是印刷之美,也是每個作者想留下最好的紀錄和身影的渴望。」
關於調整順序部分,前面提到的建議一、建議三,其實都跟全書順序有關。
再舉一個可以調整順序的地方。
2-3的部分講股息成長的投資觀念,Joseph覺得這部分可能移到2-1,或是第一篇的部分更加合適。這樣第一篇就可以將重點放在為什麼要作DGI,第二篇的重點放在DGI 2-1講到的三個主要觀念,由這三個觀念展開了說,會更加適合。像2-4的內容也是一樣的,這像是為什麼要作DGI,應該移到第一篇來說。
精簡內容其實是Joseph最不想提出的建議,但如果不適度精簡,可能非常難抓到如何進行DGI。像2-2講全球化投資,看到Gucci兄如何用DGI, ETF, 選擇權, 波段如何分配,覺得非常受用 (附帶一提:Gucci兄你手上不留現金嗎?這在初期建構DGI的時候,沒辦法全部投入,是如何處理的?),但其實這部分某種程度分散了這本書的重點。
另外,選擇權的部分,我覺得作為DGI入門的書籍,提到這些未免太多,初學者可能沒辦法掌握,選擇權裡的細節就會說得不夠多。
比如說:是否要選擇權的契約期間,最好避開財報公佈時候?財報公佈前的隱含波動率比較高,這種機會是否要嘗試?
此外,三種調整選擇權的方式非常有幫助,就是roll up, roll out,以及兩者結合。但這缺了一個比較系統性的指引:何時作?如何決定哪種方法?
選擇權的部分,需要的先備知識比較多,與其粗略的介紹,Joseph個人覺得拿掉這部分,更能突顯本書的重點。如果要加選擇權,重點就應該放在現金流。
結論
雖然 Joseph 給了一些建議,但《美股股息成長投資術》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。不論是價值投資者,還是想要將重點放在現金流的讀者,肯定都能從Gucci的書中學到如何建構DGI.